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电影市场中,一部名为《奇遇》的影片悄然上映,在短短 11 天内,便斩获了一个多亿的票房成绩,这一数字虽说不上惊艳绝伦,却也足够引人瞩目。更让人意外的是,其在豆瓣平台收获了 7.3 的评分,对于一部由贾冰主演的喜剧电影而言,这样的成绩可谓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长久以来,在大众的认知里,贾冰主演的作品多被划入网大范畴。尽管其中不乏能引人发笑的笑点,但整体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高水准。所以,当《奇遇》官宣之时,不少影迷心存疑虑,“贾冰主演的电影,能好到哪里去?” 然而,当大家真正走进影院,观影之后,却发现这部电影并非如想象中那般糟糕,甚至还能给人带来一些别样的惊喜。
《奇遇》之所以能让观众改观,关键在于它精准地戳中了老男人群体的内心痛点。人到中年,诸多无奈纷至沓来:事业上,拼搏多年却依旧难有突破,晋升之路愈发渺茫,面临着被职场边缘化的危机;家庭中,夫妻关系或许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琐碎中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与甜蜜,矛盾与摩擦时有发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让他们操碎了心,孩子的叛逆、成绩的起伏,都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若再提及上一代,有些老男人还可能面临着父母身体欠佳、养老压力沉重等问题。正如人们常说的,中老年男人处于 “上有老,下有小” 的夹心层,生活的重担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不能出半点差错。
从影片设定来看,让中老年阶段的男主与青年时代的自己实现魂穿,这一设定虽说并非独一无二,在众多版权分账剧和微短剧里屡见不鲜,在电视剧领域,女性角色的魂穿设定更是常见,毕竟电视剧受众以女性居多。但在电影中让男性来进行魂穿,这一选择别有一番意味。在这场奇妙的灵魂互换后,男主们做了许多现实中男性影迷们心向往之却因种种束缚而不敢尝试的事情。青年时代的男主凭借对未来的预知,试图借助房地产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中老年阶段的男主则在重返职场后,大胆地整顿职场,宣泄着多年来积压在心底的不满与愤懑。同时,电影以老男人与自我、与儿子的和解为核心,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很容易找到代入感,仿佛影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者就是自己内心深处曾经幻想过的场景。
不过,在当下的院线电影市场,老男人群体并非消费主力。以陈佩斯老师的《戏台》为例,影片质量有口皆碑,却因受众群体的局限,票房成绩并不理想。贾冰的《奇遇》同样瞄准了这一市场,尽管影片内容能引发老男人的共鸣,可由于这一群体在电影院消费的积极性不高,其票房动员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谈及影片的笑点,《奇遇》在喜剧包袱的数量上可谓诚意满满,几乎每分钟都有新的笑料抛出。在质量方面,也可圈可点。一部优秀的喜剧片,关键在于其喜剧内容能否与观众建立紧密联系,只有当观众在剧情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这些喜剧包袱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引发观众的开怀大笑。从这一点来看,《奇遇》做得还算不错。当然,对于那些阅片无数的资深影迷来说,影片中的喜剧套路或许并不新鲜,就如同吃多了甜食的人,再品尝冰淇淋时,很难再感受到最初的那份甜蜜与惊喜。但对于平时较少接触喜剧片的中老年男人而言,《奇遇》中的喜剧包袱无疑有着十足的吸引力。
考虑到当下的影视消费环境,许多中老年男人由于习惯在网络上观看影视剧,且部分人存在观看盗版的现象,这使得影视剧创作者在作品定位时往往不敢将中老年男人作为主要受众。毕竟,没有足够的正版消费支持,创作者很难有动力为这一群体打造专属的作品。反观女性电影和电视剧市场,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女性观众强大的消费能力使得这一市场备受青睐,哪怕是一些质量平平的作品,也能在女性观众的支持下获得较高的热度。
与《出走的决心》相比,两部影片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面对生活困境时,部分女性从《出走的决心》中看到了通过离婚、出走等方式寻求自我解脱的可能性;而广大男性似乎更倾向于《奇遇》中这种与青年时代的自己魂穿的方式,即便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最终回归的依旧是平凡日子,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继续寻找着生活的意义。
总的来说,《奇遇》并非一部完美无缺的电影,它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瑕疵,比如在捉妖叙事方面略显薄弱,剧情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小漏洞。但它凭借独特的设定、丰富的喜剧元素以及对特定群体内心的精准把握,成功地在电影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不是一部让人惊艳到拍案叫绝的佳作,但绝对是一部能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收获欢笑与感动,在走出影院后还能有所思考的作品。对于那些想要在忙碌生活中寻找片刻轻松与慰藉的观众来说,《奇遇》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就像一杯温热的茶,虽不浓烈刺激,却能在不经意间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