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食神》在1996年贺岁档上映,拿下4086万港元,位列年度票房亚军,成为周星驰的“翻身”之作。影片中的经典桥段和小人物悲喜也在28年来,为几代影迷津津乐道,成为周氏喜剧的代表之作。
然而时过境迁,“星爷”的票房号召力似乎不如当年,上映4日不足500万,预测总票房也不到1000万。
随着00后不断加入观影主力军,周星驰电影作为80、90后的童年情怀,是否失去了市场?周星驰作品近十年来频频重映,票房有成有败,我们欠周星驰的那张电影票还上了吗?
还有能打乒乓球的“爆浆撒尿牛丸”、吃了就能流泪的“黯然销魂饭”和少林寺十八铜人,这些脍炙人口的“食神梗”,无疑是几代人的情怀所在。但问题来了,情怀是否真的能等同于票房?
80后的戈戈更是直言:“我们已经不欠星爷电影票了,真正的情怀不需要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消费。”
但也有不少观众表示,作为周星驰的忠实粉丝,《食神》首次在内地大银幕公映,值得“补”上一张电影票支持,95后观众小米就对记者说:“虽然已经在电视上刷了很多遍了,很多台词都能倒背如流,但还是想去电影院再重温一次,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还是老片好看,百看不厌,虽然是28年前的电影,但比很多新片都更有意思。”90后陈先生刚刚看完首映场,第一时间就对我们感叹到,“《食神》最好的是群戏,每个配角都特点鲜明,尤其是达叔演的反派,还能在大银幕看到达叔,真的很激动。”
在参与投票的人群中,来自广东省的网友占比最高,这也与上映后的票房分布重合,广东省稳稳位居第一位,贡献了近50%的票房。
而不同的配音版本也影响着观影选择,多位观众明确表示:“只想为粤语版补票”,“必须粤语版,周星驰的原声才是经典”。但也有人认为从小看的都是国语版,国语更有童年回忆杀的味道。
除此之外,“年龄”也是不容忽略的影响因素。众所周知,80后、90后是周星驰电影的主要受众和粉丝来源,那00后观众是否还买星爷的账?
在我们的采访中,00后对于周星驰的态度不尽相同。02年出生的小陈表示,自己在爸爸的影响下,从小也是看周星驰电影长大的,“00后也在读80年代的书,看90年代的电影,听千禧年的歌。”
但对更多的00后、05后来说,大多是通过短视频和表情包认识的周星驰,没有特殊的情怀。05年出生的阿东就坦言:“知道星爷很经典,但无厘头的喜剧风格,个人有点欣赏不了,一些笑点也感觉有些过时了。”
通过与观众和网友的交流不难发现,虽然《食神》是一部公认的经典之作,豆瓣44万人打出8.2的高分也足以印证这一点。但情怀不能直接转化成票房,主流观众的更新换代,网络渠道的冲击和新鲜感的不足,都是影响《食神》票房表现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