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一经上映,便取得了不俗的票房,甚至成为《犯罪都市4》后,今年第一部票房过损益点的电影,名列年度票房第4位。
可是。
再一看,豆瓣6.3,网友甚至称之为“脱北题材中最不好看的一部”。
到底是韩国观众太爱国?
还是中国观众太挑剔?
今天就来聊聊:
逃脱
故事很简单,如片名所示,是一个朝鲜士兵逃亡韩国的故事。
影片也不搞虚的。
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守卫边境的朝鲜士兵任奎男(李帝勋饰)打算从戒备森严的军营逃跑。
怎么跑?
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吧?那个在监狱的墙上一寸一寸挖出一个洞来的壮举。
任奎男也是如此。
每次熄灯等所有人入睡后,他都会飞似的溜出去,在铁丝网边上挖洞,一寸一寸地排雷做记号,算好日期,打算前往梦想中的对岸。
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就在他和朋友逃亡的当晚,却不小心被发现,计划败露了。
怎么办?
在传说中偷看个韩剧都会被处以极刑的朝鲜,等待他的,似乎只有一死。
可。
国家安全局的队长李现尚(具教焕饰)却说:
你们觉得是上报两个逃兵好
还是上报抓住逃兵的英雄好
哈?这是要逃兵变英雄?是啥政治手腕吗?
未必。
一个对比。
当他来到军营时,整个人的神情是冷峻的,透露着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肃杀之气。
而当他看到任奎男。
整个眉宇都是舒展而轻松的。
是的,两人早就认识,而且关系匪浅,甚至可以用亲密来形容。
于是。
李现尚不但让任奎男当上了英雄。
还试图把他留在身边,给了他一份更好的差事。
但任奎男呢?
铁了心要逃。
于是电影的后半段,一个是历经艰险,不断逃跑,一个是不断“宠爱”,不停追捕。
真相爱相杀。
所以,这其实是一部……爱情电影?
也不是。
作为一部双男主的片,任奎男和李现尚其实是一对镜像关系。
它讨论的是:
你是否愿意接受既定的命运。
任奎男和李现尚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有梦想。
李现尚想成为一名钢琴家。
片中多次特写他的手跟随古典音乐挥起节拍,但可惜,这双钢琴手现在只能开枪杀人,有时是杀叛逃的士兵,有时候是杀根本没犯错的下属。对他来说,杀人跟吃饭一样,丝毫不值得惊讶。
他不想改变吗?
也想。
可现实是,身在朝鲜,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以至于终于碰到了钢琴,一曲完毕,连自己也会摇头懊悔。
于是你可以察觉得到,
李现尚对任奎男说,不要想有的没的,接受现实吧。这句话他根本不是说给任奎男听的,他是说给自己听的,他认清了现实,觉得接受命运的摆布,是唯一的结果。
那任奎男的梦想呢?
电影里,任奎男想逃离朝鲜的内在原因一直没拍。
但一个细节。
任奎男身边有一个收音机,他听到敌台韩国那边,一家人的烦恼是今晚的炸鸡点哪个味道。
什么意思?
这当然是和朝鲜物质匮乏来做比较,但同时也就是在说,在韩国,人们的烦恼是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而在朝鲜,人没的选。
自己选的路,哪怕失败,也好过被规训着走完这一生。
看起来很有道理是吧?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
当我们说“追逐梦想”这个词的时候,所夸赞的往往是勇气与过程,结果如何其实并不重要,即便是作为商业片来说,我们实现了最终的理想,这个结果本身,也需要和过程相匹配。
但《逃脱》呢?
嘴上说“哪怕承受失败的结果”,可事实上,任奎男毫无缘由地实现了“工作自由”,过上了美好的人生:
影片结尾,他收到了创业基金申请成功的短信。
这相当于是在说,只要你生活在韩国,那便可以吃的好,工作又好。
现实吗?
当然不。
那些韩国电影的前辈们,早就戳破了韩国经济起飞的神话,和民主制度的虚伪:
有人走路走得好好的,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躺在路边,而自己的肾被人摘了(《我要复仇》);还有女孩上学上得好好的,却被自己的同学们轮奸致死(《诗》);还有警察为了镇压群众的示威,而让一个个女孩的生命安危无法得到保证(《杀人回忆》)。
△ 从左至右:《我要复仇》《诗》《杀人回忆》
也就是说,在韩国,失败才是常态。
所以《逃脱》里这相当虚幻的结果,其实完全摧毁了之前的表达:在朝鲜谈失败都是奢侈的。
在自我吹嘘上和以前的朝鲜电影殊途同归。
怎么会这样?
这当然与“政治宣传”有关,所谓政治宣传,本就是夸大自己的美好,贬低对方的丑陋,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对比:
在朝鲜军营,下层兵士只能偷吃军官们吃剩下的肉。
在韩国家庭,男主实现了炸鸡自由。
当《逃脱》里不断渲染着朝鲜军队的上下级不平等,渲染着关系户的只手遮天,渲染着民众的反抗,渲染着在这个国度不适合艺术家,更不容忍同性恋者。
我们只能感受到,创作者的心虚。
毕竟。
当一个导演无法相信自己讲述的故事,无力于描摹细致入微的人性,那么他势必会往其中加入大量的,大众喜欢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