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饰演的郑兰亭潜伏身份是美术老师,形象温文尔雅、人畜无害,对谁都是一副笑脸。
暗地里,其实是潜伏在上海、代号“伯劳”的高双商敌特,有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恐怖。
在画着红色宣传画的街道上,人民军队不断经过,他丝毫不惧,还在慢条斯理地上色。
虽然才演了三集,但王志文已经贡献出三场好戏,每一场,都与鱼有关。
顶级演技派,是一场戏都不浪费。
我们先看王志文第一场“做鱼”戏。
郑兰亭一出场,是在做红烧糖醋鱼。
展示给观众的是一个侧影,日常又闲适。
他发现糖没了,就喊王秀竹饰演的女特务给她拿糖。
王劲松演的毛森正好进屋,接过糖进厨房递给郑兰亭。
郑兰亭假装惊讶说:局座,您怎么来了?
很简单一句台词,王志文说的妙得很。
说得像很惊讶似的,但动作表情中又有一种明显的表演,是郑兰亭演给毛森看的。
实际上郑兰亭不仅猜中了毛森要来,而且早就想好了要和他谈什么。
所以毛森走后,王秀竹才会问:谈成了吗?
王志文做鱼的这场戏,我认为可以列入北影表演教材,简直太精彩。
一是可以示范何为对手戏,二是可以示范,怎样的表演叫尽在不言中,不需要一句台词,全是潜台词在用力。观众却能看明白双方其实在说什么。
这场戏,郑兰亭一直在做鱼,基本不抬头看毛森,王劲松一直自说自话,说完了自己还点个头。
但你注意到他的眼袋了吗,里面装的全是戏。
镜头对准了王志文的侧脸,郑兰亭一边做鱼一边和毛森交谈,毛森想让被雪藏已久的郑兰亭出山,先假装问他谁担任上海潜伏负责人合适。
郑兰亭口不对心说了一大堆,毛森一个个否认。
最后实在忍不住了,直接跳出来说正题,就是请郑兰亭出山。
郑兰亭一直端着,就是等他开口,自己先开口,那就被动了,做鱼嘛,不能急。
接下来又是一段推拉,毛森先谈了一段党国用人之际的套话,郑兰亭纹丝不动。
这时候王劲松的表情明显急了,表情充满讨好,最后憋不住开始封官许愿,
可郑兰亭还是纹丝不动,说不在乎虚名。
毛森说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嘛。
郑兰亭说那我不客气了,您把那个勺给我拿过来。
王劲松的表情已经快崩溃了,最后凑近了说:兰亭,你莫不是要我手里的上海潜伏特务名单?
这时候王志文的眼皮稍微一抬,观众就明白了郑兰亭等的是什么?
毛森说这个要申请,郑兰亭说理解理解,又说做事和做鱼一样,没有人,不行。
最后才笑着说:这条鱼,就做好了。
这段戏的妙处在于,明明两个人都心知肚明,说的却是另一件事,整段对话堪称“心眼子”高能集结。
郑兰亭每句话,都用鱼来暗喻。王志文的表演,始终是压着的。
两人表面闲话家常,其实压迫感如惊涛拍岸,一浪接着一浪。
当最后郑兰亭邀请毛森留下来吃鱼小酌,毛森说“这条鱼啊,刺太多难以下咽”,观众就有种鸡皮疙瘩倒竖的感觉。
王志文全程几乎没有任何面部肌肉的抖动变化,直到毛森最后“顺便”提起了他在抗战期间捏在手里的一张王牌,表情忽然凝重。
那一刻的演技张力,黯然销魂。
两位实力派始终不动声色,却能化有形于无形,要非常准确和花心思的表演,才有一把把观众拽进来的能力。
毛森鱼没吃着,观众却欣赏了一场演技盛宴。
再看王志文的第二场“送鱼汤”戏。
毛森对郑兰亭表面推心置腹,其实并不放心,留下田昊饰演的刘秘书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刘秘书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嘴里说着“跟我斗,自作聪明”,推开监视房的门,里面坐着的正是郑兰亭。
这时候王志文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光这个眼神已经让人吓得一哆嗦。
注意王志文和田昊的眼神对视,一个认栽死猪不怕开水烫,一个是尽在掌握中的云淡风轻。
虽然郑兰亭一直看起来笑眯眯的,但是他的眼神一抬就够人吃一壶。
这个戏的神来之笔是两个细节,一是郑兰亭称呼毛森,已经由局座,变成了老板。
他还请刘给毛森带一罐家乡的茶叶,祝老板逢云化龙。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王志文的回头一笑,三分嘲讽三分自得三分威胁,还有一分淡淡的调侃。
这个笑容的潜台词,就是王志文给我们带来的演技震撼。
别急,我们再看王志文的第三场“钓鱼”戏。
就是他带着学生们,去拖住我解放军驻军的戏。
相机、微笑、和蔼可亲,遮住的是内心的筹谋计算。
慰问中,郑兰亭满脸堆笑,如沐春风,背地却在策划一场大阴谋,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笑容,都带着算计与城府,仿佛在完成一场钓鱼。
王志文在两个地方表演得好,一个是身份上,一个是状态上。
身份上,他一直在拍照,相机不断遮住他的脸,他始终藏在相机背后,这其实是个暗喻:他才是那个背后操纵一切的人。
状态上,从一开始循循善诱鼓励孩子靠近解放军,
到暗中掌控慰问流程,
再到听到战士对连长的报告,确认计划得逞后一瞬即逝的淡淡微笑,情绪层层推进,流露出的都是最自然的状态。
最绝的,是最后那个定格的笑容。
笑容背后却藏着巨大的阴谋。
王志文全程没有刻意秀演技,还是把演技两个字打到了屏幕上。
3集,3场戏,王志文就赋予了角色三张不同的脸孔,让这一大反派变得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