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柠檬清香

从钱学森命名的航天名词中 感悟浓浓中国味、深深爱国情

2024-12-11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
在这些头衔和光环之外,博览群书、通晓中西文化的钱学森还是一位“起名大师”。
从我们耳熟能详的航天、航天员、导弹、激光,到并未广为流传的灵境(VR)、陷光星(黑洞),这些名词都是钱学森提出来的。
这些既能表达原文概念要义,又能展现汉字灵韵的命名是怎么被确定的?
1956年,钱学森回国后不久,便担起筹建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任,他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当时还没有“导弹”一词,为了保密,钱学森用“国防航空工业”代替了“火箭导弹”。导弹最初的中译名有三个,分别是“火箭武器”“可控火箭”和“飞弹”。钱学森认为,“火箭武器”太笼统;“可控火箭”只是说明飞行中的火箭可以控制,并没有说明火箭上装有弹头爆炸物;“飞弹”只能说明弹会“飞”,没有表达出可控的意思。

最新文章

给偏科人才多一点偏爱

新闻

 

阅读11197

贵州: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生态圈” 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闻

 

阅读16109

从实验室到讲台 一位科研专家的科普情结

新闻

 

阅读12442

经济日报评论员: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

新闻

 

阅读13717

每赚1元钱9毛钱用来搞研发 “杭州六小龙”何以成功?

新闻

 

阅读14645

2022 ipingguo.net 冀ICP备20014368号-1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